(原标题:泰康在线2024年净利润暴跌41.31%炒股多少钱可以加杠杆,监管处罚不断负面缠身)
2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了关于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在线”)的行政处罚信息。这家在互联网保险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因一系列违规行为,领到了一张千万元级别的罚单。
据公告披露,因未严格执行条款费率,无资质代理销售寿险公司保险产品,编制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资金运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泰康在线收到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警告,并被处以罚款823.3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10.36万元,罚没合计1033.71万元。同时,方远近、左卫东等12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共计131万元。
开年即受到力度如此之大的处罚,这让泰康在线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图源:泰康在线官网
2024年净利润暴跌41.31%,资产收益率下降
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18日,是泰康保险集团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重要布局,也是国内大型保险企业发起成立的专业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其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互联网财产险、车险、健康险、意外险、货运险、责任险、信用保证保险,以及与互联网保险相关的技术服务与咨询服务等。
在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初期,泰康在线凭借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积极的市场拓展,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1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行业保费排名中,泰康在线位列第二,市场占有率达12%。
在2025年1月27日泰康在线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披露,2024年全年,泰康在线实现保费收入140.59亿元,同比增长21.34%,就公司层面来说,总体营收规模在扩张。
但2024年泰康在线的净利润水平却仅为5000.29万元,相较于2023年的8519.28万元大幅下滑了41.31%。而且与此次千万罚单的罚没款对比来说,泰康在线相当于消耗了2024年超五分之一的净利润。
图源:泰康在线官网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图源:泰康在线官网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对比来看,2024年,泰康在线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23%,较2023年的2.15%出现明显下降,总资产收益率也从2023年的0.47%下降至2024年的0.25%。
在效益类指标上,泰康在线也表现不佳。截至2024年末,泰康在线的综合成本率为102.28%,而一年前,在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中,该指标则是100.76%,较之上涨了1.52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100%时,即代表收支相等,无承保盈利,亦无承保亏损,自然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产险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而如今摘要中披露的数据意味着目前泰康在线的承保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同时,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也披露,2024年泰康在线的综合费用率为51.71%,同比上升4.14个百分点,显示出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在增加。
关联交易金额占比为44.63%,泰康养老持续亏损
其实,泰康在线本公司的表现相比其子公司及其拥有控制权的结构化主体还算可以。
回顾过往,泰康在线合并子公司报表后的表现要更糟一些。据历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泰康在线合并子公司后的综合收益总额波动明显,2021年和2023年分别录得综合收益总额-5807.90万元和-349.52万元,处于亏损状态;仅在2022年实现了扭亏为盈,收益规模为1541.60万元。
对比泰康在线合并报表后“本集团”的表现与“本公司”的表现,明显,子公司拖了泰康在线合并报表后表现的“后腿”。在2023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中,2023年,本公司的净利润为8060.50元,然而合并报表后,本集团的净利润却降至4868.10万元,下滑幅度达39.61%。这种大幅下滑,使得2023年其合并报表后的综合收益由“本公司”的2842.88万元,变为-349.52万元。
图源:泰康在线2023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不过拖“后腿”的或许不是其子公司,而可能在于整个“泰康系”的情况。
一直以来,泰康在线都将大量业务委托给关联方,包括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泰康在线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等公司。
比如,2023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披露,“为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双方业务发展”,泰康在线保险经纪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依法开展保险经纪业务,为投保人与泰康在线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经纪服务,泰康在线按约定向泰康在线保险经纪支付经纪手续费,交易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17亿元。
据泰康在线官网,2024年,泰康在线也将大量重要业务交由泰康人寿作为保险代理。交易标的包括为非车财产险、责任险、人身险、机动车险等保险业务。
而且,泰康在线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并不只是在业务上广泛合作,还在金额上占比重大。2023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披露显示,2023年,公司发生关联交易金额合计为42.41亿元,包含重大关联交易、统一交易协议和一般关联交易的金额。
与之对比,2023年泰康在线的营业收入也仅95.03亿元,关联交易金额占比为44.63%,近50%。可见,“泰康系”与泰康在线的经营关联度之深。
事实上,近年来,“泰康系”的日子并不好过。2020年至2023年,作为集团的泰康保险分别实现营业利润276.91亿元、276.66亿元、105.58亿元和98.1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81%、-0.09%、-61.84%和-7.07%,四年间下跌近三分之二。
其中,泰康保险在养老方面的布局即泰康养老陷入了亏损的泥淖。2020年至2023年,泰康养老分别实现营收153.99亿元、217.49亿元、224.6亿元、275.78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115.85亿元、187.97亿元、218.79亿元、260.16亿元,净利润12.5亿元、-2.5亿元、1.2亿元、-19.7亿元。2024年上半年,泰康养老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0.93%,净亏损高达14.5亿元。
监管处罚不断,负面缠身
此外,泰康系还曾陷入宣传“擦边球”的舆论风波中。
2024年“3·153.15”期间,中国消费者报揭露了泰康在线百万医疗险中暗藏的投保陷阱。据悉,在认证为“泰康在线”的短视频账号上,公司着力宣传一款“每月1.9元,享受600万元赔付限额”的医疗保险。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所谓的“600万元医疗保障”下方有一行细小的文字,提示“尊享版每月需142元(次月起扣费)”。虽然普惠版确实是每月交费1.9元,不过记者注意到,普惠版的责任限额并不是600万元,而是300万元。而且,该产品有5万元免赔额,有社保的人投保并以社保身份结算理赔,保险公司的赔付比例仅为30%。所谓的“每月1.9元”只能买到保额300万元、免赔额畸高、赔付比例低的普惠版百万元医疗险,根本买不到广告宣称的保额600万元的尊享版。
消费者点击链接填写信息后,在弹出的投保页面上点击“同意并投保”,就相当于消费者同意升级,支付1.9元就可购买尊享版(次月起价格不再是1.9元)。而点击“暂不”不是中断投保,而是进入普惠版的付款页面,此时保费才是每月1.9元,不过保额并没有600万元。
不少消费者被“每月1.9元就可买到泰康保险600万元医疗保障”的宣传吸引,但由于在付款1.9元的同时开通了自动续费服务,不少消费者事后才发现,每月被扣费几百元,也由此引发了对泰康在线的大量投诉。
此外,泰康在线在2024年还受到过一则项处罚。2024年1月30日,国家金管局发布公告表示,由于未严格按照公司制度对合作渠道产品销售页面进行审核和自查以及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的原因,泰康在线被处警告并罚款11万元;相关责任人——时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的方近远也被警告并处罚款1万元。
同时,去年还发生多起针对泰康在线的监管措施。
国家金管局徐州分局在2024年的1月对泰康在线提出了监管建议,其中提到泰康在线的销售人员在直播介绍保险产品过程中存在营销宣传不规范问题,并建议加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管理,加强培训管理,强化问题整改。
随后2024年2月,国家金管局重庆监管局加重了语气,将监管建议提升到了监管要求,指出泰康在线在经营互联网短期健康险、雇主责任险等业务过程中存在风险问题,一是互联网保险直播宣传不规范;二是互联网保险销售人员管理不到位;三是雇主责任险经营风险上升;并要求强化宣传合规性、人员管理以及风险防控。
而显然,泰康在线并没有及时整改,直到2024年“3.15”被大规模曝光。
2024年4月泰康在线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约谈,针对客服工作、核保管理问题要求公司提升线上咨询的答疑水平并加强核保管理。
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宝鸡监管分局发出金融监管提示通知书,称泰康在线存在消费投诉处理流程不规范、消费投诉处理告知不规范的问题。
泰康保险在客户服务上的不足在相关报告中披露的数据也可以印证。2023年泰康在线累计受理金融监管总局转办投诉案件1157件,较2022年的853件增长35.64%;全年累计亿元保费投诉量增长17.25%,万张保单投诉量同比增长了135%。
从保险业务类别情况看,意健险产品投诉占泰康在线所有投诉的75%;从投诉业务类型情况看,理赔环节投诉约占所有投诉约的70%。另外,该公司还自收了39663件投诉,亦主要集中在保全和理赔领域,合计占比达75%。
目前来看炒股多少钱可以加杠杆,泰康在线所面临的的问题不少。(《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